创读小说

第99章 雄辩(下)(第1/2页)

创读小说【chuangdu.cc】第一时间更新《这个书生有点凶》最新章节。

这堂上的官员听了都是一惊!

李彧此举分明就是在针对单文柏。

此刻单修他们若是还在潇湘馆,单文柏派人赶在杨雄前面将他们带走,或许还有可能逃过此劫,但李彧此举,无疑是在警告单文柏不要轻举妄动。

按照他们的印象,李彧在过去根本不会如此强势,而且不论是下什么旨意,大多都会先询问李文栋。

就李彧回到京城几日的表现,仿佛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除隶文柏面沉似水之外,其他大臣都有意无意的看向李文栋,想看看他有何反应!

在他们看来,李彧这么做,无疑是想要争取在朝中的地位。

而他这么做,受到冲击最大的自然就是李文栋!

一旦李彧大权在握,那李文栋便只能将他如今所拥有的权利交出,再次当回他的闲散王爷!

虽然比起其他王爷来,李文栋的地位已经高出了许多。

这一点从先皇曾经下旨,要求其他所有的王爷都待在各自封地,无旨不得入京,而李文栋却能一直留在京城,就能看出先皇对他,要比对其他王爷更加亲近和信任!

但这相比他如今的权势来,可谓壤之别。

而坊间除了传闻齐太后有夺位之心,也曾传闻吴王也有觊觎皇位之意。

所以那些大臣都很好奇,李文栋会如何应对。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文栋表现的十分平静,脸上也没有过激的神情。

顺府到潇湘馆虽也就十多里,但来回也至少得半个时辰。

李文栋扫了堂下那些大臣一眼,又清了清嗓子,对着陈安晏道:“刚才在殿上,正提及与高丽商谈一事。陈公子,昨日你与那高丽使臣商谈之后,结果如何?”

昨日他已经从陈安晏的口中得到了半句答案,今日他想听一听陈安晏究竟能用什么样的理由来服他!

按理来,陈安晏和高丽三皇子两人商谈的结果就只有他两人知道,但昨日下午,李文栋遇到陈安晏之前便似乎已经知道了结果。

起初陈安晏还担心此事已经泄露。

虽然对他来,就算此事泄露对陈安晏并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会让高丽三皇子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

不过,后来他才意识到,这必定是三皇子故意放出去的消息!

因为三皇子知道,这使团之中必定会有太子的眼线,所以昨日陈安晏一离开驿馆,他便将这个结果透露给了使团里的其他人。

只不过他只是了大梁会继续赠送高丽货物。

而且,为了平息他们的怒火,今年大梁额外赠送一倍的货物给高丽!

如此一来,这使团之中,大部分人都十分高兴。

毕竟对于他们来,皇室的战争对于他们太过遥远,如今眼下最重要的,自然是从大梁带回货物和粮食!

而这使团里,的确有几个太子和二皇子的人。

虽三皇子为大梁“争取”的结果对于高丽来,能解燃眉之急。

但是对于太子和二皇子来,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当年太子和二皇子设计杀害了三皇子的母亲之后,虽已经将这件事的大部分知情人都暗中除去,只留下了个别的心腹,但他们还是担心三皇子会知晓此事。

所以在这些年里一直想要找机会将三皇子也除去。

只不过三皇子在母亲死后便离开了江都,在自己的封地生活。

太子也曾经想过派杀手或是军队斩草除根,但李桂成毕竟是高丽三皇子,身边还是有不少护卫。

而且高丽不比大梁,大与大梁一个行省差不多,若是派遣军队,必定会引起高丽王的以及高丽其他大臣的注意!

所以在这些年三皇子一直也算平安无事。

只不过跟太子和二皇子相比,三皇子在民间的名声却要好上许多。

起来,三皇子所谓的封地也不过是千户而已,而且还是在高丽最为贫困的珍岛郡。

但三皇子并不在意,短短数年时间便得到帘地百姓的尊重。

珍岛郡多面环海,时有飓风冲击,三皇子便带百姓修桥补路,加固住宅,除了需要上缴国库的税收之外,从不会多收分毫。

近年受灾影响,高丽大部分地区颗粒无收。

即便如此,高丽太子和二皇子依旧过着锦衣食、奢侈无比的生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黄昏分界》《锦宫春暖》《仗剑独行斩鬼神》《重开吧!蜘蛛侠!》《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仙工开物》《大宣武圣》《结婚而已》《长生家族:从开枝散叶开始》《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宗明天下大明之帝国再起大唐国妖淘宝大明三国之蜀汉复兴非洲帝国汉室可兴娶个毛妹当老婆明风万里重生明末当皇帝从来没有的帝国汉家日月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乱世妖娆王乌衣天下宣和画卷大汉昌邑王医入白蛇三国云飞扬五胡明月大明小官人三国之帝统天下贼三国大明公侯明末第一强藩大国崛起1857异域人生樱花下的血刀五代十国一儒生异域纵横记混在蜀汉当皇帝重生之朕即国家纪元1701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战国修罗传少女与枪与异界唐时归三流书童最终反击千年军国